關鍵要點
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以 0 到 100 的比分衡量加密貨幣市場情緒。它參照了最初設計用於股市分析的 CNNMoney 恐懼與貪婪指數。
恐懼 (0 至 49 分) 表示市場估值低且供應過剩。貪婪 (50 至 100 分) 則表示資產估值高,有機會出現市場泡沫。
注意恐懼與貪婪指數的變化對於您的交易策略非常有用,尤其是在決定進入或退出加密貨幣市場時。
前言
出色的交易者或投資者在決定買入或賣出加密貨幣時,總是會尋找支持數據。他們會參考圖表、分析基本面及觀察市場情緒。然而,要研究每一項指標及指數實在是太花時間了。
恐懼與貪婪指數正正有助緩解這個問題,它結合了市場情緒及基本指標,讓投資者可以快速了解市場的恐懼及貪婪情況。當然,您不能只單靠這一個指標,但它絕對能幫助您了解加密貨幣市場的整體情緒。
什麼是指數?
指數會將多個數據點匯總為單一統計衡量。例如,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DJIA) 透過加權 30 家主要美國公司的股價追蹤股市。投資者可以透過購買與 DJIA 相關的金融工具投資這些股票。
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也是市場數據的加權衡量方式,但兩者有相異之處。您無法購買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或與之相關的金融工具。它只是協助您進行分析的市場指標。
什麼是市場指標?
市場指標可幫助交易者和投資者更有效率地分析數據。這些指標主要有三種形式:
情緒分析:透過社交媒體、社群討論和輿論衡量投資者情緒。
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只是眾多市場指標之一。其他例子包括 Augmento 的牛熊指數,以及追蹤加密貨幣市場中鯨魚的大額轉帳活動的 WhaleAlert。某種程度上,加密貨幣研究大多數都與分析社交媒體、社群和輿論有關。因此,情緒分析在交易加密貨幣時可以派上用場。
什麼是恐懼與貪婪指數?
CNNMoney 原本開發恐懼與貪婪指數是為了分析股票市場情緒,而名為 Alternative.me 的網站後來將其調整供加密貨幣市場使用。
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分析一籃子的趨勢及市場指標,從而判斷市場參與者是感到貪婪或恐懼。0分表示極度恐懼,100分則表示極度貪婪,而50分則表示市場處於中立。
市場處於恐懼狀態時,代表加密貨幣估值低。當市場充滿恐懼時,就會導致超賣及過度恐慌。恐懼並不一定意味著市場已經進入長期看跌趨勢。反之,您可以將其視為對整體市場情緒的短期或中期參考。
市場上的貪婪則是相反情況。如果投資者及交易者處於貪婪狀態,就有可能出現估值過高和市場泡沫。假設 FOMO (錯失恐懼) 導致投資者推高市場。貪婪增加則造成需求過剩,從而人為地抬高價格。
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如何運作?
該指數每天會計算一個從 0 到 100 的新數值。截至 2025 年 3 月,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使用與比特幣及其他主要加密貨幣相關的數據,因為 BTC 在價格和情緒方面都與整體加密貨幣市場有著明顯的相關性。
您可以把指數的比例分為以下幾類﹕
0-24:極度恐懼 (橙色)
25-49:恐懼 (琥珀色/黃色)
50-74:貪婪 (淺綠色)
75-100:極度貪婪 (綠色)
該指數由五個加權市場因素構成,
1. 波動性 (指數分數的 25%)。波動性會以過去 30 日與 90 日的平均值衡量比特幣的當前價值。該指數使用波動性表示市場的不確定性。
2. 市場動量/交易量 (指數的25%)。將當前的交易量和市場動量與過去 30 日與 90 日的平均值進行比較,並綜合評估。持續的大量買進表示市場情緒是正面或貪婪。
3. 社交媒體 (15%)。這項因素衡量與比特幣相關的 X 主題標籤數量及其互動率。一般來說,持續而且異常高的互動量表示市場是處於貪婪狀態,而不是恐懼狀態。
4. 比特幣主導地位指數 (10%)。這項因素是衡量 BTC 的市場主導地位。比特幣的市場主導地位增加,顯示新投資和資金可能從 BTC 之外主流數位貨幣重新配置到比特幣。
5. Google 搜尋趨勢 (10%)。該指數透過觀察 Google 搜尋趨勢上與比特幣相關的搜尋查詢,可以深入了解市場情緒。例如,當「比特幣詐騙」或「比特幣價格操縱」的搜尋量上升時,就表示市場的恐懼情緒加劇。
6. 調查結果 (15%)。這項因素已停用了一段時間。
我可以使用該指數進行長期分析嗎?
該指標對於加密貨幣市場週期的長期分析效果不佳。牛市或熊市會出現多個恐懼和貪婪的循環。這些轉換對於波段交易者來說非常有用,但是對於想要持續持有的投資者來說,則很難單靠該指數預測從牛市到熊市的轉變。您可能需要分析其他市場面向才能獲得長線看法。
我們經常建議您不能單靠一種指標或分析風格。在進行任何投資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 (DYOR),並且只投資您可以承受損失的金額。
總結
加密貨幣恐懼和貪婪指數是一個收集和總結一系列基本面和市場情緒指標的簡單方法。您可以依靠該指標來追蹤社交媒體、Google Trend和其他統計數據。您可以考慮把這個指標納入您的分析當中,並配合其他指標使用,以獲得更全面及平衡的看法。
延伸閱讀
本文僅用於教育目的。本內容按「如實」原則呈現給您,僅用於一般資訊和教育目的,不作任何形式的陳述或保證。請勿將其視為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建議,亦未企圖推薦購買任何特定產品或服務。您應該向適當的專業顧問尋求建議。您所在的地區可能無法提供本文中提及的產品。本文由第三方貢獻者提供,請注意,文中所述看法均屬第三方貢獻者所有,不一定能反映幣安學院意見。請閱讀我們完整的免責聲明以了解詳情。數位資產價格可能會波動。您的投資價值可能會下跌或上漲,您可能無法收回投資金額。您的投資決定由您全權負責,幣安學院對於您可能遭受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本文並非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建議。如需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和風險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