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點
放空 (或稱做空) 是指出售資產的行為,目的是在日後以較低的價格回購該資產。
通常,做空是使用借入資金進行,也就表示它需要初始保證金 (抵押品)、維持保證金和利息給付。
放空在希望對市場進行投機或作為對沖策略以抵銷其他資產潛在損失的交易者和投資者中受到廣泛使用。
做空的缺點包括如果價格持續上漲可能導致無限損失、強行平倉、軋空風險,以及借款手續費等額外成本。
前言
金融市場中有無數種獲利的方法。有些交易者著重於技術分析,有些交易者則會根據基本面分析投資公司和專案。
通常,交易者會試圖以較低的價格購買資產,然後在價格上漲時出售以獲利。但是如果他們面臨持續的熊市而價格不斷下跌時,那該怎麼辦呢?
做空市場可以讓交易者從價格下跌中獲利。建立空頭倉位也是管理風險和對沖現有持倉價格風險的絕佳方法。
放空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的荷蘭股票市場,但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和 2021 做年 GameStop 軋空等事件時變得更為人所知,當時散戶投資者推高價格以軋空放空者。
什麼是放空?
放空 (或做空) 是指出售資產,並期望日後以較低的價格回購。建立空頭倉位的交易者預期資產價格下跌,也就是他們「看跌」該資產。
因此,與其只是持有及觀望,部份交易者會採取放空策略,從資產價格下跌中獲利。這亦解釋為什麼放空在市場下行時會是保全資本的好方法。
做空基本上在任何金融市場中都很常見,包括股市、商品、外匯和加密貨幣。放空策略受到散戶投資者和對沖基金等專業交易公司廣泛使用。
空頭倉位的相反是多頭倉位,交易者購買資產並期望日後以較高的價格出售。
放空主要有兩種用途:
投機:押注價格下跌以獲取收益。
對沖:抵銷其他投資的潛在損失,例如類似或相關資產的多頭倉位。
股票是最常見的放空證券,而該策略也適用於其他資產,如加密貨幣、債券或商品。
放空的運作方式
假設您對某項金融資產持看跌態度。您提供所需的抵押品,借入特定數量的資產,然後立即出售。現在,您建立了一個未平倉的空頭倉位。如果市場走勢符合您的預期而走低,您可以回購您所借入的相同數量,然後將其付還給貸方 (連同利息)。您的收益就是您當初出售資產及回購資產之間的價差。
範例
比特幣放空
您借入 1 BTC 並以 10,000 美元出售。現在您建立了 1 BTC 的空頭倉位,並需要支付利息。比特幣的市場價格跌至 95,000 美元。您買入 1 BTC,並將該 1 BTC 還給貸方 (通常會是交易所)。在這種情況下,您的收益是 5,000 美元 (須扣除利息給付和手續費)。然而,如果價格上漲至 105,000 美元,回購 1 BTC 將導致損失 5,000 美元,再加上手續費和利息。
股票放空
假設投資者相信目前每股交易價格為 50 美元的 XYZ 公司股票將會下跌。他們借入 100 股並以 5,000 美元出售。如果價格下跌到 40 美元,他們以 4,000 美元回購股票,然後歸還,並獲得 1,000 美元的收益 (須扣除手續費)。然而,如果價格上漲到 60 美元,回購將花費 6,000 美元,從而導致 1,000 美元的損失,再加上借款手續費或利息等額外成本。
放空類型
放空主要有兩種類型:
有券放空:是指借入並出售實際股票,這是標準做法。
無券放空:在未先借入股票的情況下出售股票,這種做法風險較高,並且由於潛在的市場操縱而經常受到限制或違法。
放空要求
由於放空涉及借入資金,交易者通常需要透過保證金或期貨帳戶提供抵押品。如果您透過槓桿交易經紀商或交易所做空,請務必考慮以下事項:
初始保證金:在傳統市場中,初始保證金一般是做空股票價值的 50%。在加密貨幣市場中,保證金要求取決於平台和所使用的槓桿。例如,槓桿為 5 倍時,1,000 美元的倉位就需要 200 美元的抵押品。
維持保證金:維持保證金確保帳戶有足夠的資金彌補潛在損失。它通常是根據交易者的保證金水平 (總資產 / 總負債) 計算。
強行平倉風險:如果保證金水平過低,經紀商或交易所可能會發出保證金提醒,要求用戶存入更多資金或乾脆強平倉位以彌補借入資金,因而可能會造成重大損失。
放空的好處
放空可以為投資者和交易者提供許多優勢:
在下跌的市場中獲利:與傳統僅做多的策略不同,可讓交易者利用下跌的價格獲利。
對沖:可以透過抵銷多頭倉位的損失保護投資組合,尤其是在波動的市場中。
價格發現:有些人認為,放空者透過反映負面資訊幫助修正被高估的股票,從而提高市場效率。
流動性:增加交易活動,使買賣雙方更容易進行交易。
做空的風險
建立空頭倉位會面臨不少風險。其中一個風險理論上就是空頭倉位具有無限大的潛在損失。
多年來,無數的專業交易者因為做空股票而破產。如果股價因為某些意外消息而上漲,這種飆升可能會迅速「困住」放空者 (稱為軋空)。
放空的其他潛在缺點包括:
借款成本:手續費和利息各不相同,特別是對於需求高又難以借入的股票。
股利給付:在股票市場中,放空者必須支付在做空期間發放的任何股利,因而增加成本。
監管風險:在市場危機期間的臨時禁令或限制可能迫使放空者以不利的價格補倉。
市場與道德考量
放空相當具有爭議。批評人士認為,放空可能會加劇市場下跌或不公平地針對公司,從而可能會傷害員工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例如,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激進的放空行為導致多國實施暫時禁令。然而,支持者則反駁說,放空可以透過揭露被高估或欺詐的公司而提高市場透明度。
監管機構透過如禁止平盤下放空規則 (在快速下跌期間限制做空) 以及對大型空頭倉位的揭露要求等規則,緩解這些擔憂。在美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以 SHO 法規 (放空法規) 規範放空行為,防範無券放空等市場操縱。
總結
總結來說,放空是一種讓交易者能夠從價格下跌中獲利的熱門策略。無論是用於投機還是對沖,放空仍然是傳統市場和加密貨幣市場的核心部分。然而,請務必要考慮放空的風險和缺點,包括無限損失、軋空和交易成本。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本內容按「如實」原則呈現給您,僅用於一般資訊和教育目的,不作任何形式的陳述或保證。請勿將其視為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建議,亦未企圖推薦購買任何特定產品或服務。您應該向適當的專業顧問尋求建議。您所在的地區可能無法提供本文中提及的產品。本文由第三方貢獻者提供,請注意,文中所述看法均屬第三方貢獻者所有,不一定能反映幣安學院意見。請閱讀我們完整的免責聲明以了解詳情。數位資產價格可能會波動。您的投資價值可能會下跌或上漲,您可能無法收回投資金額。您的投資決定由您全權負責,幣安學院對於您可能遭受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本文並非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建議。如需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和風險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