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证(KYC)
身份认证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收集当前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份数据和联系信息的流程。认证目的在于防范诈骗、洗钱和其他非法活动,并防止金融账户的滥用。
在美国,根据2001年颁发的《美国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银行必须依法启用身份认证。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于1989年成立,旨在打击全球洗钱活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制定标准并提出建议,通过反洗钱(AML)实践来实现这一目标。成员国与司法管辖区结合反洗钱准则执行各种法律、规章和法规。身份认证与反洗钱并行,即可有效防范欺诈和金融犯罪活动。
通常个人在成为客户身份前,便开始进行身份认证。开立账户之前,金融机构必须先核实潜在客户的身份声明。由于法律未规定验证标准,各家银行的流程可能有所不同。
身份认证流程规定的部分身份识别文件如下:
驾照/政府签发的带照片的身份证
护照
社会安全号
永久账号卡
选民身份证
地址验证同样必要。根据银行惯例,申请人可提交不同的证明文件。例如公用事业账单、其他银行或信用卡发卡机构的对账单,或者租赁协议。
银行向客户提供账户后,必须定期更新记录。这意味着,在客户处理银行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必须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认证信息,不断“重新验证”。银行还会判定客户的风险等级,并监控客户交易,确保交易行为正常。
要求身份认证的不仅限于银行机构。金融投资业采用符合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身份认证规定(FINRA KYC Rule 2090)的身份认证流程。但身份认证实践并非只为了打击洗黑钱,还帮助投资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
说到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用户通常在未完成身份认证流程之前就可以创建账户。但是,未经认证的账户能用的功能有限。
身份认证实践的明显优势在于,能有效遏制和防范洗钱和金融诈骗。身份认证流程或许耗时繁琐,但尤其对银行业及其客户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而且,标准化的措施将有助于简化流程。
在加密货币领域,滥用数字货币进行非法活动备受关注。打击这一行为必然有利于加密货币的发展并维护其声誉。合规虽然很耗时,但请务必遵守。然而,用户应先确认公司是否实施必要安全标准以保障数据安全,如果没有,用户则不应提供关于身份识别的敏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