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中的代币化比特币详解
首页
文章
以太坊中的代币化比特币详解

以太坊中的代币化比特币详解

中阶
发布时间 Aug 14, 2020更新时间 Aug 21, 2024
11m

小白式简易科普(ELI5)

将比特币代币化,就可以在其他区块链中使用比特币。

但是,请等一下,比特币不是已经很强大了吗?的确是!比特币的用例稳健可靠,已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但与此同时,比特币刻意给功能设定了限制,进一步创新的余地并不大。

我们还能用比特币做什么?有些比特币用户认为,没什么特别要做的事情,这听起来很合理。但是,也有用户认为,我们应该想办法在其他区块链上使用比特币。这就是我们探讨为何要在以太坊中代币化比特币的原因。

为什么要代币化比特币?这样做有意义吗?如何创建代币化比特币?如何获得代币化比特币?如对此感兴趣,敬请继续阅读下文。


导语

比特币被普遍视为加密货币领域的“储备资产”或价值储蓄,目前已成为使用最广泛、流动性最好、平均成交量最高的加密货币,并且其市值稳居榜首。实际上,有人认为,除了比特币之外,根本不需要其他的加密货币。他们的观点是,山寨币要想实现的所有用例,比特币都可以做到。
然而,区块链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发展旨在将金融应用程序引入区块链。这些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在无需许可的公共网络运行,并且无需中央协调机构即可实现去信任化的金融交易。虽然,DeFi的设计初衷与区块链无关,可在任意智能合约平台运行,但大多数仍运行在以太坊中。 
比特币是加密货币市场的“顶梁柱”,但却无法利用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发展成果。有些项目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有没有办法既能保持比特币网络完整,又能让比特币的用途超出原先设定的范畴呢?以太坊中代币化比特币的兴起就证明了市场的这一需求。


什么是代币化比特币?

介绍之前,我们应该弄清楚一些概念以避免混淆。如果您阅读过我们的《什么是比特币?》一文,便会了解,大写字母B(Bitcoin)是指比特币网络,而小写字母b(bitcoin)则是比特币的记账单位
代币化比特币的逻辑相对简单。通过某种机制锁定比特币,在其他网络铸造对应的代币,然后将比特币用作该网络的代币。其他网络的每一枚代币都可代表特定数量的比特币。二者之间的挂钩关系应保持不变,并且过程可逆。换句话说,销毁代币就能让“原始”比特币解锁,回到比特币区块链。
以太坊网络中,ERC-20代币即代表比特币。用户可在以太坊网络中进行以比特币计价的交易。与以太坊的其他代币类似,比特币同样可编程。
通过btconethereum.com即可查看目前以太坊中代币化比特币的总数。


截至2020年7月,以太坊中约有1.5万枚代币化比特币。这个数量听起来似乎很多,但相比比特币约1850万枚的流通供应量,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这仅仅只是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侧链Layer 2解决方案(如比特币闪电网络或液态网络)同样旨在应对类似挑战。有趣的是,以太坊的比特币数量是比特币闪电网络中的十几倍。 

即便如此,这些不同解决方案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也就是说这并非一场非此即彼的博弈。实际上,许多人认为与其说它们相互竞争,不如说彼此相辅相成。代币化项目可丰富比特币持有者的选择,而没有代币的项目则可改善整体基础架构。这为该领域带来了更多整合机遇,让整个行业得以受益。

这一切听起来很有趣,但是意义何在?让我们探讨一下,为何首先要代币化比特币。


为什么要在以太坊中代币化比特币?

比特币的设计非常简单,这是为了专注于特定功能,效果也确实显著。但是,这些特性本身具有局限性。

虽然比特币是数字货币行业中价值最高的货币,但却无法从行业其他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受益。从技术上来说,比特币中可运行智能合约,但相比以太坊或其他智能合约平台,其范围相当有限。 
在其他区块链代币化比特币可提高该网络的效用。这是怎么实现的呢?这是因为,这种做法可启用比特币本身不支持的功能。与此同时,比特币的核心功能和安全模型保持不变。更多好处还包括交易速度、可互换性和隐私性的提升。
此外还有一个潜在原因。DeFi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可组合性”。这意味着,所有应用程序都在同一个开源、无需许可的公共基础层运行,彼此可以无缝协同工作。 

许多人认为,把比特币带入可组合的金融构建区块这一前景令人振奋。这将催生很多使用比特币的新型应用程序,而这些原本是无法实现的。


代币化比特币如何运作?

以太坊和其他区块链中代币化比特币的方式有很多种。它们的去中心化程度各不相同,对信任和风险预想也不相同,且价值挂钩方式也有区别。
主要的两大类型分别为托管和非托管。第一类设有中心化托管方,而且它还同时负责铸造代币。这样会存在交易对手风险,因为托管比特币的实体必须值得信赖,且经营状况正常。另一方面,该实施方案应比替代方案更安全。
其他解决方案采取的是不同的方式。它们无需受信赖的实体,自动上链即可完成铸造和销毁的全过程。抵押品资产会被锁定,代币则通过各种链上手段在另一条链上铸造。资金锁定在链上,直到代币销毁才能解锁。这消除了交易对手风险,但却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完全由用户承担。用户失误或合约错误会导致资金损失,甚至是永久性丢失。


代币化比特币示例

托管

托管方式在当前代币化比特币供应量中占据主导地位。锁定价值最多的是包装比特币(WBTC)。它是如何运作的呢?用户将比特币发至中心化托管方,托管方存入多重签名的冷存储钱包中,并铸造WBTC代币作为返还。值得注意的是,此流程需要证明用户身份是否符合身份认证反洗钱法规。该方法需信任铸造代币的实体,但也具有一定的安全优势。
币安也拥有一款代币化比特币,称为“BTCB”。这是币安链发行的BEP-2代币。如想尝鲜体验,通过币安DEX即可交易。


非托管

非托管解决方案完全在链上运行,无需任何中心化托管方介入。简单来说,它们与包装比特币类似,但是却无需借助中心化托管方,只需通过智能合约或虚拟机即可保证资金安全并铸造代币。用户通过去信任化和无需许可的方式即可存入比特币并铸造代币化比特币。
部分系统要求超额抵押,也就是说,用户必须存入高于实际铸造的价值(即抵押品)。这样做能让系统抵御黑天鹅事件大型市场崩盘风险。即使这样,如果抵押品价值大幅下降,系统也会无能为力。
renBTC是最热门的非托管方式。比特币会被发送到Ren虚拟机(RenVM),储存在去中心化节点网络中。然后,该虚拟机会根据发送的比特币数量铸造ERC-20代币。 
其他典型示例还有sBTC和iBTC,这些都是由Synthetix网络代币(SNX)抵押的合成代币,而非通过比特币抵押。iBTC尤为引人注目,可反向追踪比特币的价格,成为了少数做空比特币的非托管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术都带有很强的试验性质。这也就难怪中心化托管解决方案会更受欢迎,因为它们更加安全。但也会存在更大的漏洞和用户失误风险,同样有可能导致资金损失。虽然如此,只要技术有所突破,这也可能会成为代币化的未来走向。

这些非托管解决方案由自动流程控制,因此仅建议高级用户使用。但是,如果您也想尝试这些代币,但又不想操心铸造流程的事情,那么您可以通过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购买和交易。



代币化比特币是否有利于比特币或以太坊?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它对比特币有利的地方在哪里呢?它可以提高比特币的效用。虽然许多人认为比特币并不需要更多功能,但毕竟聊胜于无。正如前文讨论所述,它有可能会带来交易速度、可互换性和隐私性提升,以及交易成本降低等诸多好处。随着以太坊2.0发布,以太坊的交易有望更快捷、更便宜。以太坊中的代币化比特币同样会从中受益。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代币化比特币的持有者会面临潜在危险。将比特币代币化会舍弃比特币强大的安全优势,而这些正是比特币炙手可热的特性。 

例如,如果智能合约漏洞造成代币化比特币被盗或丢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可能会导致锁定在比特币区块链的比特币无法解锁。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费用。有人认为,如果大量用户开始在以太坊区块链交易代币化比特币,比特币网络的交易费用会下降。从长远来看,比特币的运行仅靠交易费用来支撑。如果大多数交易流入以太坊生态系统,网络安全性就会受到损害。但这个问题距离爆发还相当遥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事情。

它对以太坊的好处又是什么呢?如果以太坊获取到大量比特币的价值,那么,以太坊作为全球价值转移网络的效用将得以提升。根据Etherscan的研究,先前提到的共计1.5万枚比特币中有相当一部分锁定在以太坊DeFi生态系统中。 
代币化比特币会大大提升DeFi在以太坊的效用。这是怎么实现的呢?有些去中心化金融服务能够以代币化比特币为基础展开。基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借贷市场、流动性资金池以及DeFi中存在的其他各种形式都能够以比特币计价。代币化比特币的成功还将激励其他类型的资产迁移到以太坊网络。

大多数项目仍处于初期萌芽阶段,所依赖的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尽管如此,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前景仍令人翘首期盼。


总结

我们讨论过什么是代币化比特币以及它有哪些不同的实现方式。之所以要将比特币代币化为ERC-20代币来使用,其背后最主要的动力就是增加比特币的效用。 
如果以太坊能够获取大量的比特币交易,将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那么这样会颠覆现状吗?未来比特币的供应量会有多少涌入到以太坊交易?让我们拭目以待。不管怎样,两大加密货币网络之间的桥梁搭建将惠及整个区块链行业。
学币赚币:学习区块链知识,免费赚取加密货币
Binance Sensei
I am powered by ChatGPT and trained with 1,000+ articles and glossary entries from Binance Academy. My responses are provided on an “as is” bas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only, without any representation, warranty or guarantee of completeness or accuracy. See full terms and condit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