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首次代币发行 (ICO)?
目录
什么是 ICO?
ICO 与 IEO(首次交易平台发行)
ICO 与 STO(证券型代币发行)
ICO 的运作原理是什么?
谁有权发起 ICO?
ICO 有何适用法规?
ICO 存在什么风险?
总结
什么是首次代币发行 (ICO)?
首页
文章
什么是首次代币发行 (ICO)?

什么是首次代币发行 (ICO)?

初阶
发布时间 Jan 30, 2019更新时间 Dec 12, 2022
6m

什么是 ICO?

首次代币发行(即 ICO)是众多团队为加密货币领域项目集资的一种手段。在 ICO 中,团队会基于区块链生成代币,并出售给早期支持者。在这个众筹阶段,用户会收到可使用的代币(可立即使用或将来使用),而项目则会收到发展资金。 
2014 年,该做法首次用于资助以太坊发展,此后便受到极力追捧。数百家企业纷纷采用此种方式(尤其是在 2017 年达到鼎盛时期),并且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首次代币发行 (ICO) 听起来有点像首次公开募股 (IPO),但实际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融资方式。

IPO 往往适用于成熟企业,他们通过出售企业部分股权份额达到集资目的。相比之下,ICO 更像一种集资机制,可以让各大企业为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集资。ICO 投资者购买了代币并不代表购买该企业的所有权。

对于科技型初创公司来说,ICO 可以成为一种取代传统集资方式的可行方案。通常情况下,如果新进入者尚未推出任何功能产品,则会面对相当大的筹资障碍。而在区块链领域,成熟企业很少根据白皮书的优势而投资项目。此外,区块链缺乏监管,导致许多投资者几乎不会考虑区块链初创企业。

但是,并非只有初创公司在运用这种做法。某些成熟企业偶尔也会选择发行 反向 ICO,其功能与常规 ICO 非常相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已经推出产品或服务,并会发行代币将其生态系统去中心化。他们也可能会举办一次 ICO,吸纳更多投资者,为新的区块链项目集资。


ICO 与 IEO(首次交易平台发行)

首次代币发行与首次交易平台发行具有众多相似之处。其关键区别在于,IEO 不由项目团队直接托管,而是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进行。

交易平台与团队建立合作,让平台的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购买代币。所有参与方均可受益。如有信誉良好的交易平台支持 IEO,则代表该项目经过严格审计,往往能够满足用户的期待。IEO 的幕后团队可提升曝光率,而交易平台则能够取得项目成功,属于两全其美之举。


ICO 与 STO(证券型代币发行)

证券型代币发行一度被称为“新的 ICO”。由于两者创建和分发代币的方式相同,从技术角度来看毫无区别。但从法律层面上来看,两者的地位却截然不同。

由于某些法律具有模糊性,导致大家尚未对监管机构应该如何界定 ICO 的资质达成共识(下文将详细讨论)。因此,该行业仍未出台任何有力的规章制度。

因此,某些企业决定采用 STO 并以代币形式提供股份。此外,通过此操作还可以帮助他们规避不确定性。发行者会向相关政府机构登记其发行的证券,使其享有与传统证券相同的待遇。


ICO 的运作原理是什么?

ICO 具有多种形式。有时,负责托管 ICO 的团队会创建一个功能性区块链,他们会在未来数月甚至数年里不断进行开发。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买入代币,买入后代币将发送至用户的链上地址。 

但是,如果区块链尚未正式启用,那么代币将发行于成熟的区块链(如以太坊)中。一旦新链上线,持有者可以将其原有代币兑换为链上新发行的代币。

然而,最常见的做法是在智能合约型链上发行代币。同样的,这些操作主要是在以太坊上完成。如今,许多应用程序纷纷遵循 ERC-20 代币标准。尽管并非所有代币均源于 ICO,但据估计,至今以太坊代币种类已经超过 200,000 种。

除了以太坊,Waves、NEO、NEM、Stellar 等均为热门区块链。鉴于这些协议具有高度灵活性,许多组织不准备直接进行迁移,而是选择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构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既能受益于成熟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又能为其开发人员提供久经验证的丰富工具。

ICO 往往会提前宣布,并运行规则会有相关规定。其中可能会包括即将运行的时间框架,针对待出售代币数量实施硬顶条例,或两者兼具。同时,可能会推出一份白名单,参与者必须事先进行注册。 

然后,用户将资金发送到指定地址即可。一般来说,比特币和以太坊属于热门代币,买家对这两者的接受度极高。买家可通过两种方式接收代币:一是提供新的接收地址,二是让代币自动发送至付款地址。


谁有权发起 ICO?

尽管创建和分发代币的技术已被大众广泛使用。但在实践当中,举行 ICO 之前需考虑许多法律因素。 

毕竟,加密货币领域目前缺乏监管准则,而且一些关键问题还有待解答。尤其是某些国家/地区明令禁止发起 ICO,即使是对加密货币最友好的司法管辖区,也尚未建立明确法规。因此,您必须先了解自己国家/地区的法律,再考虑发起 ICO。


ICO 有何适用法规?

事实上,由于需要考虑的变量太多,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而且,各个司法管辖区的法规各不相同,每个项目都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因此,任何因素都可能影响政府实体对 ICO 的看法。 

应该注意的是,尽管某些地区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但这也并非通过 ICO 开展众筹项目的免费通行证。因此,如需选择此种众筹形式,请务必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 

某些团队曾通过不当方式筹资,尽管后来这种方式已定性为证券发行,但仍然遭到了监管机构的制裁,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如果当局裁定某种代币属于证券,那么发行人必须遵守适用于该类传统资产的严格措施规定。在这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提供了高明的见解。

总的来说,区块链领域的监管发展的确相当缓慢,特别是相关技术的发展似乎一骑绝尘,远远超过了法律系统缓慢转动的车轮。尽管如此,大多政府实体从未中断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致力于为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实施一个更具透明的框架。

尽管很多区块链爱好者担心政府可能会过度干预该领域(可能导致阻碍发展),但大多数人还是认同需要为投资者提供保障。毕竟区块链与传统的金融类别不同,因为全球各地的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不免会带来一些重大挑战。


ICO 存在什么风险?

展望未来,新代币或许会提供高额回报,这极具吸引力。但是,各种代币的价值并不相等。无论是何种加密货币投资,均无法保证获得正向投资回报率 (ROI)
由于存在大量需要评估的因素,确定项目可行性的过程往往道阻且长。潜在投资者应对考虑买入的代币进行尽职调查,并展开全面研究。该流程应该包括进行彻底的基础分析。下表包括部分问题,但并非详尽无遗:
  • 该概念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 如何分配供应量?
  • 区块链/代币是开展项目的必要前提吗?还是可有可无?
  • 团队信誉是否良好?他们是否有能力将项目付诸实践?

最重要的一条规则 ,投资力度应与可承受的风险程度保持一致。因为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巨大,不排除您所持代币价值暴跌的重大风险。


总结

首次代币发行是投资者为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集资的一种良好手段,其集资效率极高。继 2014 年以太坊首次代币发行大获成功之后,许多组织借此方式筹得大量资金,用于开发新的协议和生态系统。

然而,买家应该意识到自己投资的是什么。投资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鉴于加密货币领域起步较晚,这种投资极具风险。如果所投资项目无法提供可行产品,那么几乎没有任何途径可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