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點
在債券交易中,信用價差是指較安全的債券 (如公債) 和風險較高的債券 (如公司債) 之間的殖利率差異。價差越大,感知到的風險就越高。
價差縮小表示投資者對經濟充滿信心,而價差擴大則往往預示著不確定性或潛在的經濟衰退。
信用評等、利率、市場情緒和債券流動性等因素會影響價差的大小,評等較低或流動性較差的債券通常價差較大。
在期權中,信用價差意味著賣出一口期權並買入另一口期權以獲得淨信用,從而限縮潛在的盈虧。常見的例子包括看漲賣權價差和看跌買權價差。
前言
信用價差是債券投資和期權交易中的重要概念。在債券市場中,它們顯示不同債券的風險程度,並提供經濟健康狀況的見解。本文將分析信用價差是什麼、其運作方式以及它們很重要的原因。我們會先討論債券的信用價差,然後簡要探討期權交易中信用價差的概念。
什麼是信用價差?
信用價差是指兩筆將同時償還但具有不同信用評等 (風險等級) 的貸款或債券之間的報酬差異。
在債券交易中,這個概念涉及比較兩種同時到期的債券,一種來自較安全的借款人,另一種則來自風險較高的借款人 (例如新興市場或評等較低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務)。
信用價差顯示出風險較高的債券提供多少額外報酬以彌補額外風險。毋庸置疑,這種差異會影響您的投資收益。
信用價差的運作方式
通常,投資者會將公司債的殖利率與美國公債等被視為低風險投資的政府債券殖利率進行比較。例如,如果 10 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為 3%,而 10 年期公司債殖利率為 5%,則信用價差為 2%,即 200 個基點。
許多投資者不僅會使用信用價差了解單一公司債的風險,還會用它判斷整體經濟的健康狀況。信用價差較大時,通常預示著經濟出現問題。信用價差較小時,則表示對經濟有信心。
什麼會影響信用價差?
許多因素會導致信用價差上升或下降:
信用評等:評等較低的債券 (如垃圾債券) 通常具有較高的殖利率和較大的價差。
利率:當利率上升時,風險較高的債券價差通常會增加。
市場情緒:當市場信心低迷時,即使是穩健的公司,其債券價差也會擴大。
流動性:難以交易的債券具有較高的交易風險,價差通常較大。
信用價差範例
小價差:高評等公司債的殖利率為 3.5%,而公債殖利率為 3.2%。價差為 0.3% 或 30 個基點。這顯示出對公司的強烈信任。
大價差:低評等債券的殖利率為 8%,而公債殖利率仍為 3.2%。價差為 4.8% 或 480 個基點。價差越大,表示風險越高。
信用價差對經濟的意義
信用價差不僅是投資工具,還可作為經濟指標。在經濟穩定時期,政府公債和公司債的殖利率差通常較小。這是因為投資者對經濟能支援企業收益和償債能力充滿信心。換句話說,人們相信企業能夠償還債務。
反之,在經濟低迷或不確定時期,投資者會規避風險。他們投入美國公債等較安全的資產,從而推動其殖利率下降,同時要求風險較高的公司債 (尤其是低評等債券) 提供更高的殖利率。這會造成信用價差擴大,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熊市或經濟衰退的到來。
信用價差與殖利率差
人們有時會混淆這些術語。信用價差是指由於不同的信用風險而產生的差異。殖利率差則較為廣泛,可指任何殖利率差異,包括因到期日或利率而產生的差異。
期權交易中的信用價差
在期權交易中,「信用價差」一詞是指賣出一口期權合約,並買入另一口到期日相同但行使價不同的期權的策略。您從賣出的期權所獲得的收益超過您為買入的期權所支付的費用。合約價格之間的差異 (權利金) 就是信用價差。
以下是期權交易中兩種常見的信用價差策略:
看漲賣權價差:用於您認為資產價格會上升或保持不變時。您賣出一口行使價較高的賣權,並買入一口行使價較低的賣權。
看跌買權價差:用於您認為股價將下跌或維持在某個水平以下時。您賣出一口行使價較低的買權,並買入一口行使價較高的買權。
看跌買權價差範例
Alice 認為資產 XY 不會超過 60 美元,因此她:
以 4 美元賣出一口 55 美元的買權 (她收到 400 美元,因為 1 口期權合約 = 100 股)
以 1.5 美元買入一口 60 美元的買權 (她支付 150 美元)
Alice 最終每股獲得每股 2.5 美元的淨信用,總計 250 美元。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取決於資產 XYZ 在到期時的情況:
如果價格保持在 55 美元以下,則兩口期權都將失效。Alice 會保留最初收到的 250 美元。
如果資產價格最終在 55 美元至 60 美元之間,則買方會使用 55 美元的買權,而 Alice 必須以 55 美元的價格出售股票。但她的 60 美元買權並未被使用。她仍然保留部分初始信用,具體取決於最終價格。
如果股價超過 60 美元,則兩口期權都會被使用。Alice 以 55 美元賣出股票,然後必須以 60 美元買回,總共損失 500 美元。但由於她先前已收到 250 美元,因此她的最大損失為 250 美元。
這些交易被稱為信用價差,因為當您開倉時,您的帳戶會先獲得一筆信用。
總結
信用價差是一種有用的工具,尤其是對債券投資者而言。它會顯示投資者承擔更多風險後希望獲得的額外報酬,還能反映人們對經濟的看法。透過關注信用價差,您可以更了解市場,選擇明智的投資,並管理風險。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本內容按「如實」原則呈現給您,僅用於一般資訊和教育目的,不作任何形式的陳述或保證。請勿將其視為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建議,亦未企圖推薦購買任何特定產品或服務。您應該向適當的專業顧問尋求建議。您所在的地區可能無法提供本文中提及的產品。本文由第三方貢獻者提供,請注意,文中所述看法均屬第三方貢獻者所有,不一定能反映幣安學院意見。請閱讀我們完整的免責聲明以了解詳情。數位資產價格可能會波動。您的投資價值可能會下跌或上漲,您可能無法收回投資金額。您的投資決定由您全權負責,幣安學院對於您可能遭受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本文並非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建議。如需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和風險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