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信贷是指个人在获得之后需按期偿还的资金,它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信贷越多意味着支出越多。支出越多会带来更多收入,而收入增长就能从贷方获得更多信贷资金。
- 有信贷就会产生债务:借贷资金须偿还,因此后续的支出必然会减少。
- 政府通过提高和降低利率来控制经济运行。
导语
经济维系着世界运转,密切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即使这个问题很深奥,也依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经济”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从广义上讲,可以将经济描述为一个生产、消费和交易商品的领域。经济常作为国家层面的话题进行讨论,专栏文章和新闻记者总是会提及美国经济、中国经济等。然而,我们也能放眼全球经济活动,去考量每个国家的活动和事务。
经济是由什么构成的?
让我们先从微观讲解开始,逐步向宏观层面升华。我们日常购买杂货,以及出售劳动赚取工资就是在为经济做出贡献。世界各地的个人、团体、政府和企业都在三大产业领域做着同样的事情。
衡量经济活动
从广义上讲,GDP上升意味着生产、收入和支出的提高。反之,GDP下滑则表明生产、收入和支出有所下降。请注意,这个概念还有不同的说法:实际GDP包含通货膨胀,而名义GDP则不然。
虽然GDP只是一个概算,却在国家和国际经济分析中占比巨大。无论是小型金融市场参与者,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能利用GDP来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状况。
信用、债务和利率
贷方与借方
我们可以认清这个事实,即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买卖。值得注意的是,借贷同样必不可少。假设目前有大笔闲置资金。我们会希望把这些资金利用起来,让钱来生钱。
按照单利计算,也就是说,借方每月需额外支付1,000美元,直至本金还完。如三个月后还清,贷方将获得10.3万美元,附加其他指定费用。
银行与利率
银行应该是当今世界最典型的贷方。我们可将银行视为贷方和借方之间的中间商(或经纪商)。这些金融机构实际上既是贷方,又是借方。
个人把钱存入银行,是因为确定随时能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大多数人也都如此操作。如此一来,银行持有大量现金,就可以放贷给借方。
为何信贷很重要?
信贷可视作经济的润滑剂,能让暂时没有资金储备的个人、企业和政府提前使用资金。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方式存在问题。但是,许多人认为支出增加意味着经济蓬勃发展。
花出去的钱越多,就意味着有更多人获得收入。银行倾向于向收入较高的人放贷,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现金和信贷资源更多。拥有更多现金和信贷,他们就能提高消费,从而又让更多人获得收入,以此持续循环。
更多收入→更多信贷→更多支出→更多收入。
当然,这个循环不会无限持续。现在借了10万美元,就意味着将来要还10几万美元。因此,尽管您的支出能力提高了,最终还是要通过减少支出来还清债务。
红色代表生产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绿色则是可用信贷的相对金额。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关注什么呢?首先,请注意生产力在稳步提高。在没有信贷的情况下,生产力是唯一的增长来源,毕竟只有生产才能创收。
我们将在下文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中央银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假设每个人都能获得很多信贷(上图中的第一部分)。他们会利用信贷,大量超前消费。但是,尽管支出猛增,生产并没有增加。事实上,商品和服务供应并没有实质性增加,但其需求却有所提高。
中央银行如何运作?
如果通货膨胀失控,中央银行就会提高利率。利率提高之后,借款利息增加,借贷会丧失吸引力。由于个人仍需偿还债务,支出会适时减少。
通货紧缩
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可用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经济泡沫破灭时会发生什么?
长期债务周期。
发生去杠杆化后,收入开始下降,信贷资源枯竭。个人无法偿还债务,就会试图出售资产。但是,由于许多人同时操作,资产价格会因为供应过剩而暴跌。
那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减少支出并免除债务。但是,其他问题会随之而来。支出降低意味着企业无法盈利,那么,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各行各业需要裁员,从而导致失业率攀升。
与短期周期相比,长期债务周期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据统计,每50至75年就会发生一次。
以上概念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呢?
我们在本文中介绍了很多概念。达利欧的模型最终围绕着信贷的可获得性展开。只要信贷增加,经济就会蓬勃发展。信贷缩减,就会导致经济收缩。这些事件交替发生,构成短期债务周期,而短期债务周期又构成长期债务周期的一部分。
利率会影响经济参与者的很多行为。利率提高时,更加合理的做法是储蓄,此时支出不再是当务之急。降低利率之后,支出似乎才是更明智的决定。
总结
经济机器如此庞大,我们很难将其中的各类组件梳理清晰。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参与者彼此交易,相同的模式长此以往会不断地重复出现。
阅读完本文之后,希望大家能对贷方与借方的关系、信贷和债务的重要性以及中央银行缓解经济危机的相关举措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