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息升降会显著影响公众的借贷行为,最终左右经济的整体走势。从宏观角度看:
- 利率升高会鼓励大家存款,因为此时存款可以从银行拿到更高的利息。贷款的吸引力随之减弱,因为您需要为借到的钱支付更高的利息。
- 利率下降则会鼓励借贷和消费,因为此时手里的闲钱并不会产生多少收益,而贷款则无需支付高额利息。
导语
当然,为了让贷方愿意提供贷款,首先需要有经济激励。通常,他们会收取一定利息。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利率及其运作方式。
什么是利率?
利息通常是借方需要向贷方支付的附加款项。如果Alice向Bob借钱,Bob可能会说,他可以借出10,000美元,但利息为5%。这意味着,Alice在还款时需要向Bob偿还最初的10,000美元(本金)外加5%的利息。她最终向Bob的还款总额为10,500美元。
因此,利率是每期所欠利息的百分比。如果年利率为5%,那么Alice第一年需要偿还10,500美元。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 单利 – 未来每年的利息为本金的5%
或者
- 复利 – 第一年是10,500美元的5%,第二年是10,500美元的5% + 525美元 = 11,025美元,依此类推。
利率为何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在设定利率时受到诸多限制,主导权由“中央银行”掌握。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或英格兰银行均为中央银行,它们的职责是修正经济轨道,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因此,中央银行经常加息或减息。
假设利率很高,存款就可以获得更多利息。而高额贷款则必须支付高额利息。相反,如果利率较低,存款的回报下降,借贷会更具吸引力。
最终,这些措施会控制消费者的行为。降低利率的目的通常是在消费减缓时刺激消费,因为它会鼓励个人和企业贷款。而拿到更多的贷款后,他们自然会在市场中消费。
减息可能可以短期内较好地起到振兴经济的作用,但会引发通货膨胀。信贷资金变多了,而资源数量保持不变。换句话说,商品需求增加了,供应量保持不变。那么价格自然会开始上涨,直至达到平衡。
此时,提高利率就可以作为解决手段。这时所有人都会开始还贷,从而减少流通中的信贷总量。在此阶段,由于银行提供了优厚的存款利率,人们通常会将资金存入银行来赚取利息。随着商品需求减少,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增长可能再度减缓。
什么是负利率?
经济学家和权威人士经常谈到负利率。可以想象,负利率就是利率低于零,想要将钱借出去或者存到银行,还需要支付利息才行。这样一来,银行放贷的成本会随之增加。储蓄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这个概念听上去似乎是天方夜谭。毕竟,贷方将钱借出去之后还要承担借方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怎么反而要支付利息呢?
所以说,负利率是修复经济困顿的最后手段。这个概念的诞生是因为担心人们可能更愿意在经济低迷期保住资金,待到经济复苏后再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利率为负数时,上述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借贷和消费似乎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此在极端经济条件下,有些人会认为负利率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结
从表面看,利率似乎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概念。
但其实它们是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我们所见,调整利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因此,中央银行通常以利率为手段积极调节市场,维持国家经济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