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什麼是威考夫方法?
許多威考夫的工作成果靈感源於其他成功交易者的交易方法(特別是傑西·李佛摩)。現在,威考夫也和其他關鍵人物,像是查爾斯·道、拉爾夫·尼爾森·艾略特,一樣受到重視。
威考夫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因而創造了多個理論與交易技巧。本篇將概觀其工作成果。討論內容包含:
三大基本定律
複合人概念
圖表分析方法(威考夫圖)
市場五步驟方法
威考夫也提出具體的買賣測試,還有基於點數圖(P&F)的獨特製圖方法。雖然這些測試幫助交易者在更好的點位進場,但點數圖是用來定義交易目標的。不過,本篇不會深入此兩個主題。
威考夫三定律
供給定律
第一條定律顯示,當需求高於供給,價格就會上跌,反之下跌。這是金融市場中最基本的原則,這當然非威考夫之作所獨有。我們可以用三個簡單的等式呈現第一條定律:
需求> 供給=價格上漲
需求< 供給=價格下跌
- 需求=供給=無明顯價格改變 (低 波動性)
簡言之,威考夫第一定律指出需求大於供給導致價格上漲,因為買家比賣家多。但是在賣出比買入多的情況下,供給超出需求,就會導致價格下降。
許多投資者依循威考夫方法比較價格走勢與交易量條,它是一個視覺化供需關係的較好方法。它通常也能洞察下一波市場動作。
因果定律
第二個定律顯示供需間的差異並非隨機。反之,因為一些特殊事件,它們會在準備期後出現。威考夫方法表示,累積期(因)最終會引導至上漲趨勢(果)。反之,分配期(因)最終會導致下跌趨勢(果)。
威考夫用一種獨特的製圖技巧來估計一原因的潛在影響。也就是說,他創建了基於累積期與分發期的方法,用來定義交易目標。這使他可以在突破盤整區與交易區間(TR) 時,估算出可能延伸的市場趨勢。
投入vs. 結果定律
威考夫的第三個定律顯示,資產價格的改變是由於投入的結果,投入則是由交易量來表現。如果價格變動與交易量是協調的,對於趨勢持續會是個好機會。但如果交易量與價格明顯地偏離,那麼市場趨勢將很可能停止或改變方向。
複合人
威考夫提出複合人(或稱複合操作者) 概念,作為市場的一個抽象身份。他認為研究股票市場,投資者與交易者應假定其受單一實體所控制。這有助於追尋市場趨勢。
大體上,複合人代表著大型市場參與者(做市商),例如富有的個體戶與機構投資人。他們會以最有利行動來確保自己能買低賣高。
複合人會朝多數散戶投資者的反向操作,在威考夫的觀察下,散戶也是經常損失錢財的一方。但根據威考夫所言,複合人採用的投資策略是可預測的,投資者能從中學習。
我們用複合人的概念展示一個簡化的市場循環。這個循環中由四個階段所組成:積累、上漲趨勢、分配、下跌趨勢。
累積
複合人率先在多數投資者累積資產。這階段通常可以由整理趨勢看出。累積會是逐步地,並會避免價格有大幅的變動。
上漲趨勢
一但複合人持有足夠的股份,賣壓也被耗盡,他就會開始推升市場上漲。自然地,這個新趨勢就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人,造成需求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漲趨勢期間可能會有很多次的累積期。我們可稱之為 再累積 階段,此時大趨勢暫停並鞏固一段時間,之後再繼續上漲趨勢。
當市場向上,其他投資者將會勇於買進。最終,就算是一般大眾都會趨之若鶩。此時,需求將遠超於供給。
分配
接下來,複合人會開始分配其持股。他會在可獲利的倉位賣出,給那些在市場晚期進場的人。一般來說,分配期會出現整理趨勢,持續吸收需求直至它耗竭。
下跌趨勢
在分配期後,市場開始回落。也就是,在複合人成功賣出大量股份之後,他會開始推低市場價格。最終,供給會遠大於需求,下跌趨勢因此建立。
威考夫原理圖
累積與分配圖大概是威考夫著作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分-至少在加密貨幣社群。這些模型將累積與分配階段拆分成更小的部分。隨著多個上述幾個威考夫所述的事件,而分成五個階段(從A到E)。
累積圖
A階段
賣壓減少,下跌趨勢開始減緩。這個階段通常由增加的交易量判斷。 初級支撐(PS) 顯示有些買家已開始出現,但仍不足以讓下跌趨勢止步。
次級測試(Secondary Test,ST) ,顧名思義,會發生在市場下跌至SC區域附近,測試下跌趨勢是否已經完結。此時,交易量與市場波動性會較為降低。雖然ST通常會形成相對於SC的較高的低點,但也會有例外。
B階段
基於威卡夫的因果定律,B階段被視為導致結果的原因。
在B階段可能會有多次的 次級測試 。在某些例子中,它們會產生較SC與AR較高的高點(牛市陷阱)與較低的低點(熊市陷阱)。
C階段
典型的累積C階段內含所謂的 春天。在市場觸及較高的低點之前,它通常是最後的熊市陷阱。在C階段,複合人會確認市場中僅存少量供給,也就是,想賣出的人都賣了。
某些案例中,儘管支撐水平維持住了,但春天就是沒有發生。也就是說,累積圖所有元素都出現了,唯獨沒有春天。不過,整體來說,這個圖例還是有效的。
D階段
D階段是因與果間的過渡期。它位於累積期(C階段) 與交易區間突破(E階段) 之間。
除了這些術語有些令人困惑,在階段D還不只有一個LPS。它們通常會在測試新的支撐線時增加交易量。某些案例中,在有效突破較大的交易區間,並進入階段E之前,可能會出現出小型的價格整理區。
E階段
E階段是累積圖的最後階段。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它明顯地突破交易區間。當交易區間顯著地被突破,上漲趨勢就會開始。
分配圖
基本上,分配圖跟累積圖的走向相反,但它的術語上有些不同。
A階段
第一階段會在上漲趨勢因需求減少後,開始減緩而建立。 初級供給(Preliminary Supply,PSY) 表示賣壓開始出現,不過它仍不足以阻擋上漲趨勢。買進高潮 (Buying Climax,BC) 由大量的買入活動構成。它通常由缺乏經驗的交易者出於情緒所為。
接者,當大量需求被做市商所吸收,會因為 自動反彈(Automatic Reaction,AR)而出現大幅上揚。也就是,複合人開始分配它的持股給晚期買家。當市場重回 BC 區間, 次級測試(Secondary Test,ST) 將發生,通常會形成較低高點。
B階段
分配期的B階段會因為整理區間(因) 而經歷下跌(果)。在此階段,複合人逐步賣出其資產,吸收並弱化市場需求。
通常,交易區間的上下軌會受到多次測試,它可能包含著短期的牛熊市陷阱。有時,因為 ST ,市場讓走到BC形成的壓力水平之上,也被稱之為 上衝(Upthrust,UT)
C階段
某些案例中,在整理期間後市場會出現最後一個熊市陷阱。它被稱作 UTAD 或者 分配後上衝 。 基本上它就是累積期春天的反例。
D階段
分配期的D階段很像是累積期的鏡像結果。它通常在區間中段會有一個 最後供給點(Last Point of Supply,LPSY) ,造成一個較低的高點。從該點開始,新的LPSY會出現,無論是在支撐區周圍或是底下。當市場跌破支撐線,明顯的 疲軟訊號(Sign of Weakness,SOW) 就出現了。
E階段
分配期的最後一階段顯示下跌趨勢的開始,它會顯著跌破交易區間,因供給已經明顯超出需求了。
威考夫方法有用嗎?
正常情況下,市場都會如實跟隨這些模型。實際上,累積與分配圖會以許多不同方式發生。例如,有時B階段來得比預期中久。或者,春天與UTAD測試可能完全沒出現。
威考夫五步驟法
威考夫同時基於他的許多原則與技巧,針對市場研發五個步驟。簡言之,這可被視為將他的教學付諸實際操作的方法。
現在的趨勢在哪裡,可能往哪裡走?供給與需求間的關係如何?
該資產在市場中相對力道如何?它們正朝向相同或相反的趨勢呢?
有足夠理由進場嗎?那些原因有強至足以冒險取得潛在性回報(結果)嗎?
資產將開始變動了嗎?在大趨勢中它的點位是什麼?價格與交易量告訴我們什麼? 此步驟通常包含威考夫的買進與賣出測試。
最後一步關乎時機。通常包含與一般市場進行比較,並分析該股。
例如,交易者可以去比較一支股票的價格行為,與S&P 500指標的差異。根據它們各自在威考夫圖上的位置,可以提供分析該資產下一步的觀點。最終,有助於建構好的入場時機。
結論
儘管已創建近一世紀,威考夫方法仍在世上廣泛地被使用。它含包含了許多原則、理論與交易技巧,也因此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分析指標。
基本上,威考夫方法讓投資者可以做更多邏輯性的決定,而非僅出於情緒。威考夫廣泛的著作給交易者與投資者一系列工具,讓他們減低風險與增加成功的機會。不過,投資沒有防呆技巧。每個人都必須提防風險,特別是在高波動性的加密貨幣市場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