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型代幣入門指南
首頁
文章
證券型代幣入門指南

證券型代幣入門指南

初階
發佈時間 Apr 20, 2020更新時間 Dec 2, 2021
6m

目錄


前言

證券是一種具有價值並可交易的金融工具。根據這個定義,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工具(股票、債券、期權)都可以被視為證券。

在法律語境中,這一定義則要狹窄得多,並會因司法管轄權而有所不同。根據特定國家/地區的標準,如果一種工具相當於一種證券,那麼它將受到嚴格的監管審查。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區塊鏈技術如何利用證券型代幣來簡化存在已久的金融市場。


什麼是證券型代幣?

證券型代幣是在區塊鏈上發行的代幣,代表在某些外部企業或資產中的權益。這些債券可以由企業或政府等實體機構發行,其目的與現有交易對手(如股票、債券等)相同。


為何使用證券型代幣?

舉例而言,假設一家公司希望以代幣形式向投資者分發股份。這些代幣可被設計成與人們期望從股份中獲得的所有好處相同,特别是投票權及股息。

這種方法的優點很多。與加密貨幣及其他形式的代幣一樣,證券型代幣受益於其發行之區塊鏈的屬性。這些屬性包括透明性、快速結算、無停機時間以及可分割性。

透明性

在公共帳本上,參與者的身分為抽象型,但其他一切都可經審查稽核。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檢視管理代幣的智能合約,或追蹤發行與持有。

快速結算

長期以來,清算及結算一直被視為資產轉移的瓶頸。雖然交易幾乎可以即時完成,但重新分配所有權往往需要花點時間。在區塊鏈上,該過程會自動進行,可在幾分鐘內完成。

正常運行時間

現有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時間受到某種程度的限制。每週有固定的開放時間,且週末會關閉。另一方面,數位資產市場從早到晚時時都很活躍。

可分割性

藝術品、房地產及其他高價值資產一旦實現代幣化,便可向那些無法進行投資的投資者開放。例如,我們可以把一幅價值 500 萬美元的畫代幣化成 5000 片,這樣每片的價值為 1000 美元。這能極大地提高可存取性,同時帶來更高的投資粒度級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證券型代幣在可分割性方面可能有所限制。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投票權或股息全以股權形式授予,則出於執行目的,可能會對代幣的可分割性加以限制。


證券型代幣與功能型代幣– 兩者有何分別?

證券型代幣與功能型代幣有許多相似之處。技術層面而言,這兩組產品的發行內含相同。它們由智能合約管理,可以發送到區塊鏈位址,並在交易所或透過點對點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經濟及支持它們的法規。它們可以透過首次代幣發行 (ICO)首次交易所發行 (IEO) 發行,這樣新創公司或已成立的專案便可眾籌資金,以發展其生態系。

透過捐贈資金,用戶可以收到這些數位代幣,使之能夠(立即或在未來)加入專案的網路。它們可以授予持有者股票權,或作為協定的專用貨幣來取得產品或服務。

功能型代幣本身並沒有價值。如果某個專案發展成功,投資者無法像傳統證券那樣獲得部分利潤。我們可以把代幣的作用比作會員積分。它們可用來購買商品(或出售),但它們在分銷業務中不提供任何權益。

因此,它們的價值往往由投機來驅動。許多投資者會購買代幣,希望隨著生態系的發展,其價格能夠提升。如果專案失敗了,對於持有者而言,幾乎不具任何保護措施。

證券型代幣以類似於功能型代幣的方式發行,不過其分發事件被稱為證券型代幣發行 (STO)。然而,從投資角度來看,這兩種代幣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工具。

即使它們是在區塊鏈上發行,證券型代幣仍然是證券。因此,它們受到嚴格監管,以保護投資者並避免詐欺事件。在這方面,STO 更類似於 IPO,而非 ICO。

通常,當投資者購買證券型代幣時,他們是在購買股票、債券或衍生品。他們的代幣可有效充當投資合約使用,保證對鏈下資產的所有權。


什麼使得代幣成為證券?

目前,區塊鏈產業在法律方面仍缺乏急需的明確度。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仍在持續追趕全新金融技術的潮流。在某些案例中,發行方認為其所發行的是功能型代幣,但這些代幣後來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認定為證券。

嘗試判斷一筆交易是否等同於「投資合約」,最著名的指標或許便是豪威測試 (Howey test)。簡而言之,其旨在確定投資於普通企業的個人是否期望從發行方(或第三方)的經營中獲利。

早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美國法院便已提出該測試。因此,很難將之套用至各種各樣的新代幣。儘管如此,對於試圖對數位資產進行分類的監管機構而言,這仍是一個熱門工具。

當然,儘管每個司法管轄區會採用不同的框架,但許多都遵循類似的邏輯。


證券型代幣及可編程金融

鑒於當今市場的規模,代幣化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傳統金融領域。該領域的投資者及機構將從完全數位化的金融工具中獲益良多。

多年來,中心化資料庫的生態系產生了大量的摩擦。機構需要將資源專門用於管理流程,以管理與其自有系統不相容的外部數據。由於缺乏產業標準,因而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並嚴重延遲了結算。

區塊鏈是一個共用資料庫,任何用戶或企業皆可輕鬆與之互動。以前由機構伺服器處裡的功能作業,現在可外包給產業其他部分所使用的帳本。透過代幣化證券,我們可以將之插入可互相操作的網路,從而實現快速結算及全球相容之效果。

自此,自動化便可處理其他耗時的流程。例如,KYC/AML 合規性、鎖定固定時間的投資以及其他諸多功能皆可透過在區塊鏈上執行的代碼進行處理。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這個主題,請參閱【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影響銀行產業】。


總結

證券化代幣似乎是金融產業的一項合乎邏輯的發展。儘管採用了區塊鏈技術,但與加密貨幣甚至其他代幣相比,它們更接近於傳統證券。
不過,在監管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由於這些資產可在全球範圍內輕鬆移轉,因此當局必須找出有效監管其發行及流動的方式。有人推測,這也可透過對某些規則的智能合約進行編碼,來實現自動化。Ravencoin、Liquid 及 Polymath 等專案已經促進證券型代幣的發行。

如果證券型代幣的承諾實現,金融機構的運營可能會有效簡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於區塊鏈的代幣取代傳統工具可有效催化傳統貨幣與加密貨幣市場的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