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點
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上自動執行的數位協議,例如以太坊和 BNB 智能鏈,可自動化執行合約條款。
智能合約可以提供透明度、安全性、去中心化和效率,同時減少對中間機構的依賴。
智能合約透過簡化傳統流程和交易,可以成為提高各產業效率的強大工具。
什麼是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一種以程式碼寫成並儲存在區塊鏈上的自我執行數位協議。它無需中間機構即可運作,並利用區塊鏈技術提高安全性和透明度,為用戶提供執行協議和簡化各種流程的方式。
智能合約特別適用於雙方直接進行交易,不需要第三方參與以確保買賣雙方會履行合約。假設您想在市場上購買一件數位藝術品。傳統上,此交易可能需要藝廊充當中介機構。
智能合約不需仰賴這個中間人,而是使用電腦程式碼執行並強制執行協議條款。您可以將其視為虛擬的「if-then」陳述式。例如,如果買方發送約定金額的款項,那麼智能合約便會執行並將數位藝術品的所有權從賣方轉移至買方。
智能合約的用途是什麼?
智能合約的應用不僅限於簡單的交易。它們可以透過提供傳統系統無法支援的新應用案例,提升區塊鏈獲得主流採用的潛力。目前的應用案例包括:
金融交易
如前所述,加密貨幣中的智能合約可用於自動化和安全的金融交易,例如轉帳數位貨幣、付款以及使用點對點方式執行更複雜的金融協議。
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
智能合約是許多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 的基礎。這些 DApp 包含多種功能:促進借貸和交易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平台,以及為遊戲內資產和數位收藏品整合非同質化代幣 (NFT) 的遊戲平台。
智能合約 NFT 平台利用區塊鏈網路上智能合約的可程式化和安全性,支援創建、擁有和交易作為代幣化項目的獨特數位資產。
保險業
透過自動化理賠處理、驗證資格並根據預定義條件促進支付,智能合約可簡化保險流程。如此可以減少保險業的文書工作,改善效率並提高透明度。
供應鏈管理
智能合約可以追蹤並驗證商品在整個供應鏈中的運輸情況,確保透明度、可追溯性並減少詐騙。它們可以自動化供應鏈管理流程,例如訂單履行、付款結算和品質控制。
智慧財產權
智能合約通常透過 NFT,可以管理音樂、藝術或文字內容等智慧財產權的所有權和分配。智能合約允許創作者定義授權條款、自動化版權費支付,並確保數位資產的公平分配。
投票系統
智能合約可以確保投票的完整性、防範欺詐並提供結果的即時列表,從而促進安全透明的投票系統。如此有助於提高民主程序的信任和透明度。
智能合約如何運作?
智能合約的平穩運作有賴區塊鏈技術、程式碼執行和去中心化共識的結合。以下是智能合約運作方式的簡易說明:
1. 創建與部署
智能合約開發人員使用與區塊鏈平台相容的程式語言 (例如以太坊使用 Solidity,Solana 使用 Rust) 創建智能合約。接著合約會部署到區塊鏈網路,成為區塊鏈去中心化生態系的一部分。
2. 程式碼和條件
智能合約包含定義特定協議、程式或交易的條款、規則和條件的程式碼。這些條款可能很簡單,例如單次付款,也可能很複雜,例如具有許多參與者和資料點要求的多步驟流程。
3. 合約調用
部署後,任何有權存取區塊鏈的人都可以透過與智能合約互動調用智能合約。調用智能合約通常需要呼叫合約中的特定函數並提供必要的輸入。
當用戶使用 MetaMask 或 Phantom 等加密貨幣錢包與 DeFi 服務和 DApp 互動時,大部分的互動都以智能合約的運作為基礎。
4. 驗證和執行
調用智能合約時,交易將由區塊鏈網路進行驗證。如果滿足合約的指定條件,則會自動執行任務。
5. 不可竄改紀錄
一旦驗證條件並確認交易,便會在區塊鏈資料庫中記錄為不可竄改的登錄。通常,此登錄包含交易的所有相關細節,使其透明、可審核且可驗證。
6. 最終性
智能合約的執行為最終且無法撤銷,因為它儲存在去中心化且防篡改的資料庫 (區塊鏈分類帳) 中。如此可以確保交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從而降低欺詐或未經授權修改的風險。
熱門智能合約平台
以太坊 (ETH):以太坊是智能合約的先驅,目前仍是最具主導地位的平台,擁有規模最大的開發人員社群。但是,它的交易手續費很高。
幣安智能鏈 (BSC) :BSC 的程式語言與以太坊的相似,因此對於希望將其專案從一個平台遷移至另一個平台的開發人員來說,BSC 頗具吸引力。其手續費也相對較低。
Solana (SOL):Solana 以其高交易速度和低手續費聞名,成為最受歡迎的智能合約平台之一。
Cardano (ADA):Cardano 採取更注重同行審查的開發方法,特別著重於安全性和永續性。
智能合約有什麼缺點?
雖然智能合約具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一些缺點。以下是一些主要缺點:
1. 對外部資料的依賴
智能合約通常依賴稱為預言機的外部資料來源,以擷取外界資訊。雖然智能合約本身可以防止篡改,但這些預言機可能會引發潛在的漏洞或誤差,因為它們可能是中心化的、容易受到操縱,甚至可能會中斷
2. 程式碼弱點
就像任何軟體一樣,智能合約程式碼可能包含會被不肖人士利用的弱點或漏洞。程式碼執行或設計中的錯誤可能導致安全弱點,進而造成財務損失或其他負面後果。智能合約需要在部署之前經過嚴格的測試,以避免將用戶暴露於這些危險中。
3. 可擴展性
若區塊鏈網路的規模和使用量增加,可能會出現可擴展性和效能問題。區塊鏈網路的局限性可能會影響智能合約的執行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在需求量高的情況下。
4. 不可篡改
智能合約的不可篡改性是一把雙面刃。一旦部署並執行,智能合約就無法修改或撤銷。雖然它可以強化安全性,但如果代碼中出現錯誤或漏洞,或者由於環境變化需要更新合約,也可能會出現問題。
如何解決智能合約的問題?
加密貨幣社群敏銳地意識到智能合約相關的缺點和挑戰,並積極加以解決:
漏洞懸賞計畫
許多加密貨幣平台均設有高額獎勵的漏洞懸賞計畫,以鼓勵白帽駭客、開發人員和研究人員在智能合約程式碼遭到惡意利用前發現並報告漏洞。這類計畫可以透過盡責的漏洞揭露來強化智能合約的安全性。
智能合約審計
還有智能合約審計公司提供全面性安全審計服務,以辨識並修復智能合約中的弱點。其目標是遵循最佳做法以確保安全的編碼標準,包括測試、程式碼審核以及正式的智能合約驗證技術。
標準和框架
此外,開發人員的共同目標為創建工具、架構和標準,以改善智能合約開發實務。其中一種方法是進行標準化,旨在為智能合約建立通用介面、協定和格式。
諸如 ERC (以太坊評論請求) 標準這類的努力,有助於為智能合約建立被廣泛接受的介面,從而改善不同區塊鏈平台之間的互操作性,使得智能合約與其他協定的整合更加容易,並促進順暢互動。
第 2 層解決方案
如前所述,區塊鏈網路可能會難以解決與可擴展性和交易成本相關的問題。樂觀匯總以及零知識匯總就是可以解決此類問題的第 2 層解決方案。第 2 層解決方案在以太坊等第 1 層鏈上運作。它們會在主鏈外處理交易,藉此減少壅塞並提高交易流通量。
比特幣有智能合約嗎?
比特幣的腳本語言允許創建簡單的智能合約,但相較於以太坊等可程式化智能合約區塊鏈,其功能更為有限。比特幣的程式語言 Script 可讓用戶設定使用其 BTC 的規則和條件,但並非為更複雜的智能合約功能而設計。
然而,比特幣可以支援第 2 層協定上的智能合約,以及建構於比特幣網路之上的側鏈,例如閃電網路,因此可提供更快速且更低廉的交易。Rootstock (RSK) 等側鏈平台可以在比特幣網路上提供更先進的智能鏈功能。
您可能會想知道比特幣 NFT 和 Ordinals 使用智能合約的方式。它們不使用智能合約;而是將檔案直接銘刻到個別的聰上,然後將其納入比特幣區塊鏈的區塊中。
總結
智能合約是自動執行的數位協議,可強制執行合約條款,減少對中介機構的需求。它們利用區塊鏈技術提供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合約在自動化流程以及減少對中介機構依賴方面的潛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們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包括安全漏洞和可擴展性。因此,加密貨幣社群和個別協定都積極地透過持續測試、安全措施和持續開發努力解決這些缺點。
有鑑於智能合約的潛力,您一定會有興趣了解它們可能將數位金融世界帶往何方。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本文僅用於教育目的。本內容按「如實」原則呈現給您,僅用於一般資訊和教育目的,不作任何形式的陳述或保證。請勿將其視為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建議,亦未企圖推薦購買任何特定產品或服務。您應該向適當的專業顧問尋求建議。本文由第三方貢獻者提供,請注意,文中所述看法均屬第三方貢獻者所有,不一定能反映幣安學院意見。請在這裡參閱完整的免責聲明以了解詳情。數位資產價格可能會波動。您的投資價值可能會下跌或上漲,您可能無法收回投資金額。您須對自己的投資決策負全部責任,幣安學院對於您可能遭受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本文並非財務、法律或其他專業建議。如需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和風險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