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兩步驟驗證 (2FA)?
首頁
文章
什麼是兩步驟驗證 (2FA)?

什麼是兩步驟驗證 (2FA)?

初階
發佈時間 Sep 18, 2023更新時間 Nov 23, 2023
9m

摘要

  • 兩步驟驗證 (2FA) 是一種安全機制,要求用戶在存取帳戶或系統前提供兩種不同形式的驗證。

  • 這些因素通常包含用戶知道的東西 (密碼) 和用戶擁有的東西 (智慧手機生成的一次性驗證碼),從而針對未授權存取增加一層防護。

  • 2FA 的類型包括簡訊驗證碼、驗證器 App、硬體憑證 (YubiKey)、生物辨識技術 (如指紋或臉部識別) 和電子郵件驗證碼。

  • 2FA 對於保護您的財務和投資帳戶 (包括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帳戶) 尤為重要。

前言  

如今,當我們的生活與線上領域越來越交織在一起時,強大線上安全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我們不斷在眾多線上平台共享敏感資料,從地址、電話號碼、身分資料到信用卡資訊。

然而,我們的主要防線通常是一再被證實容易受到駭客攻擊和外洩的用戶名稱和密碼。這就是兩步驟驗證 (2FA) 成為抵禦這些危機的強大防護措施的切入點。

兩步驟驗證 (2FA) 是一項關鍵的安全措施,超越了傳統密碼模型,並引入額外的安全保護層:加固保護您線上身分的保護牆的第二道屏障。 

2FA 的核心就是一面盾牌,擋在我們的線上身分和企圖破壞它的潛在惡意力量之間。 

什麼是 2FA 驗證?

2FA 是一種多層安全機制,旨在於授予系統存取權限之前驗證用戶身分。與傳統的用戶名稱和密碼組合不同,2FA 透過要求用戶提供兩種不同身分識別形式增加額外保護層:

1. 您知道的東西

通常是您的密碼,只有您應該知道的祕密。它是第一道防線,您的數位身分守門員。

2. 您擁有的東西

第二個因素使用只有合法用戶擁有的外部元素。可以是實體裝置 (例如智慧手機或 YubiKey、RSA SecurID 憑證和 Titan 安全性金鑰等硬體憑證)、由驗證器 App 生成的一次性驗證碼、甚至生物辨識資料 (例如指紋或臉部辨識)。

2FA 的魔法在於結合這兩個因素,創造出可防範未獲授權存取的強大防禦。即使有惡意行為者成功取得您的密碼,但是他們還需要第二個因素才能進入。 

這個雙管齊下的方式大幅提高潛在攻擊者的障礙,要破解您的安全性比以往困難許多。

為何您需要 2FA 驗證?

密碼是一種長期存在且無處不在的驗證形式,但它們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可能很容易受到各種攻擊,包括暴力攻擊,攻擊者會有系統地嘗試各種密碼組合,直到獲得存取權。 

此外,用戶通常使用太弱或易於猜測的密碼,進一步危及其安全性。資料外洩頻率的上升以及在多個線上服務共用遭破解的密碼也更加降低密碼的安全性。 

最近的一個案例涉及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的 X 帳戶 (原推特) 的駭客攻擊,該帳戶發布了惡意的網絡釣魚連結,導致人們的加密貨幣錢包遭竊了將近 70 萬美元。

儘管駭客攻擊的細節仍未公開,但它強調了存取安全性的重要性。儘管無法全然倖免於攻擊,但 2FA 可顯著增加未經授權個人嘗試存取您的帳戶的難度。

您可以在哪裡使用 2FA 驗證?

最常見的 2FA 應用包括:

1. 電子郵件帳戶 

Gmail、Outlook 和雅虎等領先電子郵件提供商都提供 2FA 選項以保護您的收件匣防範未經授權存取。

2. 社群媒體 

臉書、X (原推特) 和 Instagram 等平台鼓勵用戶啟用 2FA 來保護他們的個人檔案。

3. 金融服務

銀行和金融機構通常在網銀實施 2FA 以確保您的金融交易安全。

4. 電子商務

亞馬遜和 eBay 等線上購物網站都提供 2FA 選項以保護您的付款資訊。

5. 工作場所和企業

許多公司強制要求使用 2FA 保護敏感的企業資料和帳戶。

2FA 驗證越來越無處不在且成為必不可少的功能,從而強化了廣泛的線上互動安全性。

不同類型的 2FA 與其優缺點

兩步驟驗證 (2FA) 有各種類型,每種都有其優點和潛在缺點。 

1. 簡訊 2FA

簡訊 2FA 包括在輸入密碼後,透過登記手機的簡訊接收一次性驗證碼。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它非常易於存取,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有能夠接收簡訊的手機。它也因為不需要額外硬體或 App 而容易使用。

但其限制在於它容易受到 SIM 卡交換攻擊,有人可以劫持您的電話號碼並攔截您的簡訊。這種類型的 2FA 也依賴蜂巢式網路,因為在網路覆蓋不佳的地區,簡訊傳遞可能會延遲或失敗。 

2. 驗證器 App 2FA

驗證器 App (例如 Google 驗證器和 Authy) 會生成有時限的一次性密碼 (OTP),無需網際網路連線。

其優點包括離線存取,因為即使沒有網際網路連線也能使用此方式,另外還包括多帳戶支持,代表單一 App 可以為多個帳戶生成 OTP。 

缺點包括設定要求,可能比簡訊 2FA 稍微複雜一些。這也要求用戶擁有相關裝置,因為您需要在智慧手機或其他裝置上安裝 App。 

3. 硬體憑證 2FA

硬體憑證是生成 OTP 的實體裝置。一些熱門憑證包括 YubiKey、RSA SecurID 憑證和 Titan 安全性金鑰。 

這些硬體憑證通常精緻且便攜,像是鑰匙圈或類似 USB 的裝置。用戶必須攜帶它們才能用於進行驗證。 

這些裝置的優點是高度安全,因為它們處於離線狀態並且不受線上攻擊的影響。這些憑證通常具有數年的長電池壽命。 

其限制是用戶需要購買它們,產生初始成本。此外,這些裝置可能會丟失或損壞,需要用戶購買替代品。 

4. 生物辨識 2FA

生物辨識 2FA 使用獨特的物理特徵 (例如指紋和臉部識別) 來驗證身分。

它的優點包括高精度和用戶友善,對於不想記住識別碼的用戶來說非常方便。

潛在缺點包括隱私問題,因為生物辨識資料必須安全儲存以防止濫用。生物辨識系統也會偶爾發生錯誤。 

5. 電子郵件 2FA

電子郵件 2FA 會向您註冊的電子郵件地址發送一次性驗證碼。大多數用戶都熟悉此方法,不需要其他 App 或裝置。但是很容易受到電子郵件入侵的影響,可能導致 2FA 不安全。電子郵件傳遞有時也會延遲。 

如何選擇正確的 2FA 類型?

2FA 方法的選擇應考慮必要安全級別、用戶便利性和具體用例等因素。

對於金融帳戶或加密貨幣交易所帳戶等高度安全情境,可能偏好使用硬體憑證或驗證器 App。 

如果可存取性是關鍵所在,簡訊 2FA 或電子郵件 2FA 可能較合適。生物辨識技術非常適合內建感應器的裝置,但隱私和資料保護必須優先考量。

2FA 設定逐步指南

讓我們引導您完成在各種平台設定兩步驟驗證 (2FA) 的基本步驟。步驟可能因平台而異,但它們通常遵循相同邏輯。 

1. 選擇您的 2FA 方法

根據平台和您的偏好,選擇最適合您的 2FA 方法,無論是簡訊、驗證器 App、硬體憑證還是其他方法。如果您決定使用驗證器 App 或硬體憑證,則需要先購買並安裝它們。 

2. 在帳戶設定中啟用 2FA

登入您要啟用 2FA 的平台或服務,然後瀏覽至您的帳戶設定或安全性設定。找到兩步驟身分驗證選項並將其啟用。  

3. 選擇備份方法

許多平台提供備份方法,以防您無法使用主要 2FA 方法。您可以選擇備份驗證碼或輔助驗證器 App (如果可用) 等備份方法。

4. 依照設定指示驗證您的設定

遵循您選擇的 2FA 方法的設定說明。這通常涉及使用驗證器 App 掃描 QR Code,綁定您的電話號碼進行簡訊 2FA,或註冊硬體憑證。輸入您選擇的 2FA 方法所提供的驗證碼以完成設定流程。

5. 安全備份驗證碼

如果您收到備份驗證碼,請將它們儲存在安全且可存取的地方,最好是離線處。您可以將其列印或寫下來,並將其保存在上鎖抽屜中,或將其安全儲存在密碼管理器中。如果您無法使用主要 2FA 方法,就能使用這些驗證碼。

一旦您設定了 2FA,就必須有效使用它,同時避免常見的陷阱,並確保備份驗證碼安全無虞。

有效使用 2FA 的提示

設定 2FA 只是確保帳戶安全的起點。您必須在使用它們時遵循最佳作法。 

最佳作法包括定期更新您的驗證器 App、在所有合格帳戶啟用 2FA,以防止其他線上帳戶受到安全威脅,以及持續使用獨一無二的高強度密碼。 

您還需要謹慎看待潛在陷阱或錯誤。包括永遠不要與任何人共享您的 OTP,保持警惕以防網路釣魚詐騙,並務必驗證您收到的請求真實性。 

如果您遺失用於 2FA 的裝置,您必須立即撤銷所有帳戶的存取權並更新 2FA 設定。 

總結 

本文最大的重點在於 2FA 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要措施。 

我們每天目睹安全漏洞的持續普遍以及後續損失是明確的提醒,請為您的帳戶採用兩步驟驗證 (2FA)。這對於保護您的財務和投資帳戶 (包括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帳戶) 尤為重要。

因此,請到您的電腦前、拿起手機或購買硬體憑證,並立即設定 2FA。這是一種強化措施,可讓您掌控數位安全並保護您寶貴的資產。 

如果您已經設定 2FA,請記得在線上保持安全是個動態過程。新技術和新攻擊將不斷出現。您必須隨時關注最新資訊並持續警惕以確保安全。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和風險警告:本內容按「如實」原則呈現給您,僅用於一般資訊和教育目的,不作任何形式的陳述或保證。請勿將其視為財務、法務或其他專業建議,亦未企圖推薦購買任何特定產品或服務。您應向適當的專業顧問自行尋求建議。如果文章由第三方撰稿人提供,請注意,表達之觀點屬於第三方撰稿人,不一定反映幣安學院的觀點。請在此處閱讀完整的免責聲明以了解更多詳情。數位資產價格可能會波動。您的投資價值可能下跌或上升,您可能無法取回投資金額。您對自己的投資決定負全部責任,幣安學院對您可能蒙受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此處資料不應視為財務、法務或其他專業建議。如需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風險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