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挖礦
預挖礦是指在專案正式推出之前挖礦或創造部分加密貨幣代幣的過程。這些預挖代幣通常會分配給專案的開發人員、早期投資者或其他參與加密貨幣創造和開發的利害關係人。
在像比特幣這樣的典型工作量證明 (PoW) 區塊鏈網路中,新的加密貨幣單位會透過稱為
挖礦的流程產生,流程中須解決數學問題以驗證交易並保護網路。相對地,預挖礦則會在專案或代幣公開發行前,透過創造一定數量的代幣來繞過此流程。
通常,這些預挖代幣會根據預先決定的計畫進行分配:
1. 開發階段:在區塊鏈開發期間,開發人員會決定代幣的
總供給量以及要預挖的數量。
2. 代幣創造:在專案上線之前創造約定數量的代幣。
3. 分發:這些代幣通常會分配給開發人員、早期投資者和顧問,或保留供未來行銷或合作夥伴等使用。
4. 發行:區塊鏈專案向大眾推出的同時,預挖代幣已經在指定的各方手中。
雖然預挖礦通常不受加密貨幣社群認同,但誠信的預挖礦具有多種目的:
提供開發資金:預挖礦為專案的持續開發提供資金,支付營運成本、開發、行銷和其他費用。
激勵早期貢獻者:獎勵協助建立和發展專案的早期貢獻者、開發人員和顧問。
建立儲備:建立代幣儲備,可用於未來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行銷活動或其他重要活動。
儘管預挖礦具有潛在的優點,但往往會遭遇懷疑和負面看法。批評者認為,預挖礦可能導致:
中心化:大部分的代幣供給由一小群人控制,與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本質背道而馳。
缺乏透明度:有些專案未揭露其預挖礦作法,因而造成潛在投資者和用戶的不信任。
詐騙的可能性:在許多案例中,具有大量預挖代幣的專案最終變成詐騙,開發人員在出售其預挖代幣後消失無蹤。
正面影響
負面影響
市場操縱:預挖代幣的持有者可能會藉由拋售大量代幣操縱市場,導致價格大幅下跌。
認知不公平:投資者可能會認為預挖代幣的分發不公平,導致缺乏信任、對專案的興趣降低,以及對加密貨幣的需求減少。
價格波動:如果少數人持有大部分代幣,他們的行為可能會造成極端的價格波動,使資產波動性更大。
理論上,預挖礦是一種利弊互見的作法。雖然預挖礦可以提供必要的資金並激勵早期開發,但也會引發對中心化、透明度和市場操縱的擔憂。在實務上,預挖礦大多被視為詐騙專案經常使用的可疑手法。用戶和潛在投資者必須了解預挖礦帶來的影響,方能在參與新的加密貨幣專案時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