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簡史以及加密貨幣在元宇宙中的角色
首頁
文章
元宇宙簡史以及加密貨幣在元宇宙中的角色

元宇宙簡史以及加密貨幣在元宇宙中的角色

初階
發佈時間 Dec 9, 2022更新時間 Feb 14, 2023
9m

摘要

「元宇宙」(metaverse) 指的是實體和數位世界交會的集體虛擬空間。科幻愛好者早已研究元宇宙概念多年,但直到這幾年,在科技進步和網際網路普及的助力下,才開始出現元宇宙實現的可能跡象。區塊鏈技術在元宇宙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元宇宙需要建構在安全的去中心化平台上,而區塊鏈正好能提供建造平台所需的基礎架構。

前言

「元宇宙」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 1990 年代初期的科幻世界中。隨後的幾年間,由於科技創新發展,元宇宙的概念也不斷演進。社交和經濟活動都很可能會應用到元宇宙數位平台,因此元宇宙獲得的關注也日漸升高。

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興起,在元宇宙的發展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許多專案都已經深入研究這些技術,並藉此創造了去中心化沉浸式的虛擬世界。本文將簡述元宇宙歷史,並且探討加密貨幣在元宇宙演進中的角色。

定義元宇宙

元宇宙目前仍沒有確切的定義。一般認為,元宇宙是連結數位和真實世界生活的虛擬空間。有些人認為元宇宙就是網際網路的進化版,能夠帶來互動式和沉浸式的上網體驗。

想要定義元宇宙十分困難,因為元宇宙並非只是一項產品、服務或專案。元宇宙實際上結合了多項技術,包含網際網路、擴增實境 (AR)、虛擬實境 (VR)、人工智慧 (AI)、3D 重建和物聯網 (IoT)。

在「元宇宙」一詞發源的科幻世界中,元宇宙看起來是一個極度沉浸、高互動性的虛擬世界。而現在,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正一步一腳印實現元宇宙的概念。

Web3 運動已展現出元宇宙並非只局限於科幻風格,很可能早已存在現實世界中。Web3 建構了一個生態系,激勵開發人員在生態系中建構類元宇宙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例如遊玩賺錢 (P2E) 遊戲Axie InfinityThe SandboxDecentraland 等遊戲都已經包含元宇宙的特色,將玩家生活中的元素連結到網路世界。

元宇宙簡史 

多年來,各種新概念和科技進展都在不斷帶領我們向目前所理解的元宇宙邁進。雙眼視覺的概念、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出現,以及 Facebook 更換品牌名稱,都為元宇宙鋪設了扎實的基礎。 

1838

如前所述,元宇宙很可能會利用 VR 技術讓用戶沉浸在數位環境中。VR 的應用最早出現在 1838 年,當時科學家 Charles Wheatstone 爵士提出了「雙眼視覺」的概念,並製作第一張 3D 圖片。

這項初步研究促成了立體眼鏡的發展,立體眼鏡技術利用景深幻覺來創造影像,與現今 VR 頭戴式裝置使用相同的技術。 

1935

美國科幻作家 Stanley Weinbaum 的著作《皮格馬利翁的眼鏡》(Pygmalion's Spectacles) 出版,書中向讀者介紹了虛擬實境可能的發展。書中主角戴上一副能模擬所有人類感知的眼鏡,沉浸在與真實世界分辨不出差異的虛構世界中。

1938

據傳法國詩人兼劇作家 Antonin Artaud 是第一位使用「虛擬實境」(la réalité virtuelle) 一詞的人。Antonin Artaud 在他的論文集《劇場及其複象》(The Theater and Its Double) 中提及虛擬實境,他在文中談到劇場如何利用角色、物體和影像創造另一個世界。

1962

美國電影製作人 Morton Heilig 製造出一台機器,可以讓玩家感覺自己在另一個地方騎機車。這台機器名為 Sensorama,結合了移動座椅、氣味和 3D 畫面等效果,能夠讓玩家沉浸在另一個實境中。雖然這台機器只停留在原型階段,但卻證明了消除幻象和現實間的界線並非遙不可及。

1984

虛擬實境先驅 Jaron Lanier 和 Thomas G. Zimmerman 成立了 VPL Research 公司,這是第一家開發和銷售 VR 產品的公司,包含 VR 頭戴裝置和數據手套 (又稱連線手套)。

1989

英國電腦科學家 Tim Berners-Lee 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 寫下第一個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的提案。全球資訊網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全世界的大學和機構共享資訊。 

1992

美國科幻作家 Neal Stephenson 撰寫的《雪崩》(Snow Crash) 中,第一次提到元宇宙。Neal Stephenson 描繪了一個反烏托邦的未來世界,人們在此可以利用數位虛擬化身逃離到另一個更美好的實境中。 

1993

電腦科學家 Moni Naor 和 Cynthia Dwork 發明了工作量證明 (PoW) 的概念,工作量證明可以避免服務遭到濫用,例如阻斷服務 (DoS) 攻擊和網路垃圾郵件。工作量證明藉由要求服務請求者提供工作量證明,例如電腦處理時間,來控制不受歡迎的網路行為。 

2003

Linden Lab 的多媒體平台《第二人生》(Second Life) 上線。雖然《第二人生》並未使用眼鏡或手套提供完整沉浸式體驗,但玩家利用電腦就能連線到共享虛擬空間,在虛擬空間中探索、互動和創作。與其說《第二人生》是一款遊戲,還不如說更像一個線上聚會場所,任何人都能在此創造全新的數位形象。

2006

Roblox Corporation 推出遊戲平台《機器磚塊》(Roblox),在《機器磚塊》中,玩家可以遊玩各種多人遊戲。此外,玩家還可以自己開發遊戲給其他玩家遊玩。雖然遊玩《機器磚塊》完全免費,但依然設有遊戲內商店,玩家可以使用虛擬貨幣 Robux 在商店中購物。

2007

Google 發佈了 Google 街景服務,附加在既有的「Google 地圖」產品上。「Google 街景服務」可以讓用戶利用地圖看到真實世界,用戶可以在行動裝置或電腦上觀賞到真實街景。 

2009

中本聰在 2008 年發佈了世界上第一個去中心化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比特幣。隨後中本聰在 2009 年鑄造了第一枚比特幣。

2012 年

企業家 Palmer Luckey 推出了 Oculus,Oculus 是一種頭戴式裝飾,可以讓用戶連線 3D 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中工作、社交和娛樂。兩年後,也就是 2014 年,Facebook 買下 Oculus,意圖將這項技術擴大推廣給大眾。

2014 年

Kevin McCoy 和 Anil Dash 鑄造了史上第一枚非同質化代幣 (NFT) ——《量子》(Quantum),《量子》是一張像素化八角形的圖片。《量子》在 Namecoin 區塊鏈上鑄造,當時並不稱為 NFT,而叫做「代幣化圖片」。

2015 年

Vitalik Buterin 在 2013 年的部落格文章「以太坊:終極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平台」中,提出了以太坊的概念。去中心化計算平台以太坊隨後於 2015 年上線。以太坊可讓開發人員嘗試使用自己的程式碼,利用智能合約製作 DApp。

2016 年

2016 年出現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和 Pokémon GO。第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名稱就叫做「The DAO」,在以太坊上成立,其願景是希望能讓每位成員都能共同參與治理。

Pokémon GO 使用 AR 技術連結真實世界的 3D 地圖,在手遊史上佔有指標性的地位,深受眾多玩家喜愛。2016 年上架僅僅不到一年,Pokémon GO 就已經成功登上手機應用程式營收和使用人數排行榜,截至 2016 年底的全球下載次數超過 5 億次。

2021 年

Facebook 更名為 Meta,並且建造了比科幻世界中更加具體的元宇宙。自從更名之後,Meta 已投資了數十億美元開發和取得元宇宙相關資源,包含元宇宙內容、軟體,以及 AR 和 VR 頭戴式裝置。

2022

Siemens 和 NVIDIA 宣布攜手合作開發工業元宇宙。Siemens 在工業自動化和軟體、基礎架構、建築技術和運輸方面的卓越成績,以及 NVIDIA 在加速圖形和 AI 方面的先驅地位,促成了此次合作。Siemens 的 CEO 表示,此次合作將實現連結硬體和軟體的即時沉浸式元宇宙。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在元宇宙中的角色

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在元宇宙發展中扮演了重要基石的角色。首先,區塊鏈能夠提供元宇宙中安全透明交易所需的基礎架構,例如提供加密貨幣作為快速安全的價值傳遞媒介。第二,以太坊的特性讓用戶能夠在平台上創作 NFT,可作為元宇宙中獨特的虛擬物品。

第三,DApp 能夠讓元宇宙的服務和功能更加去中心化,不會受到單一組織控制。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也能夠讓用戶擁有並控制自己的資料和資產,提供傳統中心化應用程式無法達到的安全性,並給予用戶自主權。

元宇宙開發的其他相關技術還包含 VR 和 AR,以及能夠讓用戶與虛擬物體互動、遨遊元宇宙、盡情體驗虛擬世界的互動式工具。此外,AI 和自然語言處理也能幫助用戶在元宇宙中創造更真實和可互動的虛擬分身。

隨著元宇宙持續演進,很可能會挖掘出更多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應用案例。事實上,新的應用案例很可能會改變人們在元宇宙中互動和經營事業的方式。透過實現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且透明的互動,區塊鏈及其應用能夠協助創造更開放、安全且高效率的元宇宙。

元宇宙的未來

元宇宙近年來已有長足發展。然而,支援元宇宙成長所需的基礎架構和服務尚未完全到位。例如,驅動虛擬環境的技術必須更進一步開發,才能更逼真、更吸引人。

此外,元宇宙需要能夠即時支援大量用戶的高速、低延遲網路,以及能夠創作和分享虛擬體驗的工具和平台。與此同時,隱私權、安全性和治理等問題也需要開發人員解決,如此才能確保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安全且包容的元宇宙空間。

此外,元宇宙也可能受到更多技術創新影響而近一步壯大,例如,擴增實境、AI、機器學習、3D 引擎、雲端、邊緣運算和 5G 連線能力。這些技術的進步將能讓元宇宙帶來更沉浸式和真實的體驗,能讓用戶體驗和真實世界分毫不差的數位世界。

目前想要宣稱元宇宙將成為區塊鏈技術的殺手級應用程式為時尚早。然而,區塊鏈能夠安全透明記錄交易,並且能夠支援數位資產創造和新應用程式創新,因此很可能會成為元宇宙開發和營運最合適的選擇。

總結 

元宇宙的概念始於科幻,一開始是出現在書籍、電視和電影中的虛幻宇宙。然而隨著科技進步,沉浸式共享數位世界的概念不再遙不可及。

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興起,提供了虛擬交易和互動的去中心化安全平台,也在元宇宙發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雖然目前元宇宙依然處於起步階段,但元宇宙具有無窮潛力,能夠徹底改變我們在數位世界的生活、工作和娛樂。

延伸閱讀